上古时期,中国的国土上还曾是诸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在多年岁月的变更下,慢慢地合并成了若干稍大一些的部落。也是在那个时候,“三皇五帝”出现在历史上,留下的千秋功业被后人敬仰。当时的中华大地有三支主要的部落:坐落在中原河洛区域的华夏一族、东方海岱区域的东夷一族、南方江汉区域的苗蛮一族,三个部落彼此竞争和守望。“三皇”究竟是哪三位,最近依然存在争议。不过如今大家比较公认的,是女娲、伏羲氏和神农氏。
传说当中伏羲是开创八卦学说的先祖,教原始的人们结网捕鱼、猎杀动物。女娲是传说中抟土造人的人类母亲,不过也有的传说里,说伏羲和女娲是兄妹二人,后来成为夫妻关系,他们的孩子是人类的帝王神农氏,也就是历史上的炎帝。“炎”帝尊称的由来,是因为他利用火,给原始人创造了很多捕捉食物、耕种建筑的机会,可以说是利用火创立了原始农业,还是最早的制陶人。这就是炎帝和神农氏这两个名字的来历。
传说炎帝出自于湖北随州,后来以木头建造城池,就是神农架。炎帝尝遍了各色的野草,其中不少治病的草药救民于疾苦。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好,炎帝曾经一天之内遇到七十毒,这就难免带些艺术加工的色彩。而伏羲和女娲,被塑造为蛇身人面的一对夫妻形象,两条蛇和谐圆满地交缠在一起,更是具有神话意味了。
“五帝”的来历,后世也没有统一意见。最为大众接受的,是《五南本纪》所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黄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姓为姬,轩辕氏,别号有熊氏。“黄帝”敬称的由来,源于他利用土地的广大,为百姓带来很多发展生产力的创造,例如宫室、车舟、文字、衣裳等,用土地造福于人。华夏族的祖先,在开创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历史记载有三次规模颇大的战争,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下,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了。
第一次大规模冲突是炎帝部落的共工战蚩尤,共工逐渐处于弱势,因此向黄帝求助。二者形成了临时的战略联盟,打败了蚩尤部落。第二次大规模战争是黄帝和蚩尤。这场发生在涿鹿地区的大战,以黄帝的胜利告终。第三次则是炎帝和黄帝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地点是在阪泉之野。
据记载皇帝曾将带领六种野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熊”“黑”“雅”“琳”“躯”“虎”率领野兽作战是神话传说的演绎,而更加贴近实际的说法则是,这6种野兽分别是6个较小规模部落的图腾,黄帝带领6个部落首领进行合力的战斗,最终推举皇帝成为了华夏族的盟主。 “三战,然后得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