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网站地图
起名网 > 黄历 > 农历民俗 >
全部分类

日本人怎么过秋分

时间:2021-03-08 22:07:12 作者:dongmiao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曾经是中国藩国的日本自唐由来就不断的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学习中国的文化、礼仪、文字、语言,而节气也由此从中国传到了日本。在中国,人们会在不同的节气做不同的事,日本人也是如此。日本人是怎么过秋分的?现在就跟三通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日本人怎么过秋分

 

一、秋分与“彼岸”

提到“秋分”,不得不先来了解一下日本独有的传统文化要素“彼岸”。彼岸又被称为“日本的清明节”,指的是春分、秋分及其前后各3天的7天时间。每年有春秋两次,春分前后为春彼岸,秋分前后为秋彼岸。彼岸花因开在秋彼岸前后而得名。

佛教把今世叫做“此岸”,所谓彼岸,是人逝去后的另一个世界,即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彼岸”时节,日本各地的寺院会举办“彼岸会”,许多家庭请和尚念经,并为祖先上坟、扫墓。彼岸会始于日本平安初期,在江户时期广泛普及到一般家庭。

 

二、秋分吃萩饼

萩饼的意思是外表裹上红豆沙的糯米团子。一般认为,春分时节牡丹开花,所以春彼岸时吃的红豆沙糯米团子叫做牡丹饼;秋分时节胡枝子(日语写作“萩”)开花,所以秋彼岸时吃的叫做“萩饼”。

起初,秋分吃萩饼并不是真的“食用”,而是用来供奉祖先的祭品。制作萩饼需要糯米、白糖和红豆等原材料,而在古代的日本,白糖是很昂贵的食物,红色的红豆也被认为有“除恶”的作用。在彼岸时节用珍贵的食材制作能够祛除秽气的萩饼,也是祭奠祖先的一种方式吧。

 

三、食欲之秋

秋季,我国民间有“贴秋膘”之习俗,依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需要进补。而日语中也有“食欲の秋”、“秋の味覚”的说法,理由有三,其一是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可以尝到多种多样新鲜的美食;其二是夏天的酷暑让人们食欲不振,天气转凉后,自然而然有了好食欲;其三是认为经过夏天的饮食紊乱,秋天需要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让肠胃调整,进而为冬天抗寒做准备。

日本人认为“最能感受秋天”的三大食材,分别是秋刀鱼、红薯和栗子。秋刀鱼中蕴含丰富的DHA以及EPA,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脑血栓。红薯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调节肠道健康。且红薯中富含的维生素C与橘子同等丰富,对夏天受到大量紫外线辐射的人来说非常有益。栗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有抗衰老、恢复体力的作用。此外,苹果、梨制作的糕点和果冻、柿子、南瓜、松茸饭、银杏果等等也是秋季的应季食物。

 

四、日本的“秋分三侯”

9月23—27日叫做“雷乃収声”,与春分节气的第三候“雷乃発声”相对,意思是从这个季节开始,不再能常常听到雷声了。与夏季傍晚突如其来的滚滚雷声相比,秋天雨少且雷声小。

9月28日—10月2日则称为“蛰虫坏戸”,与惊蛰节气的第一候“蛰虫啓戸”相对,意思是由于天气变冷,虫子开始钻到土里,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10月3日—7日的“水始涸”,意思是降雨量减少,加上天气干燥蒸发快,河水开始干涸。

 

中国人怎么过秋分

 

一、秋分祭月

潮人古代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习俗。中秋节又名仲秋节,是在秋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时只有秋分的活动,而无中秋节。秋分是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但由于有闰月的关系,秋分可以出现在八月初至八月末的任何时候。

然而,秋分是祭月的,古代潮人总是要把这个节日与月亮联系起来,如果秋分出现在下半月,甚至在月末,人们就很难见到月亮。在无月亮之夜过中秋节,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故后来潮人把中秋节的活动渐渐由秋分固定为八月十五日。把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定为中秋节,那正是满月之期,整个夜晚都能见到明月,这才能体现中秋节的真正情趣。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二、秋分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同“春分”一样,在每年的“秋分”来临之际,我国很多地方都要在这天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据史料记载,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在“春分”这天“竖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其玩法简单易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竖蛋”活动不仅在“春分”才有,“秋分”时节同样流行。“‘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春分”和“秋分”这一天之所以鸡蛋比较容易立起来,一是“春分”和“秋分”这天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二是“春分”和“秋分”正值春季和秋季的中间,不冷不热,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麻利,易于“竖蛋”成功;三是鸡蛋壳表面并不光滑,只要找到适当的3个表面颗粒,就能像底盘一样托起整个蛋。尽管‘竖蛋’是一个传统项目,但它让公众在实践中了解了相关知识,并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三、秋分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野苋菜的吃法有好多,我们常做的就是炒着吃,凉拌着吃,做大馅包子更好吃。

 

四、秋分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

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五、秋分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六、秋分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相关阅读

最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