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网站地图
起名网 > 相术 > 面相 >
全部分类

面相起源详细讲解

时间:2021-03-08 22:07:12 作者:feifeng 

面相学指的是根据长相、气质、音容笑貌来判断和预知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这一切凭什么可以测算到呢,从宇宙法则上说:宇宙是全息的,从潜显信息总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着全息宇宙整体的全部信息,通俗地说,一切事物都具有时空四维全息性,同一个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不同层次与系统中的事物之间、事物的开端与结果、事物发展的大过程与小过程、时间与空间,都存在着相互全息的对应关系;物质普遍上又具有记忆性,任何一个存在都如条码般印记,都记载着过去和未来的信息,如果掌握规律及察觉力足够的话,任何一个存在和细微之处都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这是宇宙的法则,也是人的法则,是天人合一,万物法于道,其理同源。

 

 

面相学由来已久,而相学研究是怎样出现的,又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的状况,了解的人并不多,现在来讲解一下。据考证相学有三大原始的起源:

一是古代传下来的经验学。包含有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和审美学。

二是古代的巫医之术,在古代,巫和医是一个概念,认为人体的经络,也是人体的命脉,不仅掌管着人体的健康,也显示着人的命运,换句话说,就是经络不仅影响人的健康,还影响人的心理,于是将人体各个经络在面部五官的表现出来,从而推断出来人体的健康和心理状况。所谓的印堂发黑,色泽不均,这些都是后来中医的望,闻,问,切之手法。

三是根据天干地支,三元气运,在五官上的表象,这个过程,实际上没有真正的由来,是后来的风水术士,将其他推命法的原理,配合经验,硬套于相学之中,以符合他的推命手法。

古相学最初是来由民间,也就是贱民,庶民,这些人对生活的要求,造成相人之法,最早是全身相,男人肩宽,手长脚长,就是好相,因为这样的人能挑能抗,能干重活,不怕养不了家。

女人则是头圆身粗屁股大,好生养,能顺利的传宗接代,这样的女人就值得娶,现在很多少数民族看女人都主要看大腿的粗细。

 

老实说,最早的相人,和相畜生没多大区别。后来,相学在民间越来越广泛,所涉及的面也多起来,于是流入富人之中,又由富人流入士族和贵族,由贵族流入宫廷。经过这个流入的过程中,社会不同的阶层的相人之法,都溶入其间,最后大成。

中国面相学起源极早,《左传》中就有文公元年公孙敖请叔福为自己的两个儿子相面的记载。其后名相士史不绝书,《史记》更辟有《日者列传》专章纪录相士事迹;东汉王充《论衡》虽以反对虚妄邪说为主,但对相术却给予了充分肯定(《骨相》);魏刘邵(著有《人物志》)和清代曾国藩(著有《冰鉴》)则更是以相学为基础,发展出了古代的人才学理论。曾国藩更以识人和得人享誉一时,其不仅发掘出了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一代名臣,其幕府中人才之盛,也是历代未有;这不仅足以说明曾国藩的人才学理论有其科学性,也证明作为曾国藩人才学理论基础的相学确是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的。

 

根据《大戴礼记》记载: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汤取人以声,文王取人以度。此四代五王之取人以治天下如此。可见,上古时期的帝王们已经开始通过观察人的面貌、肤色、语言、声音和风度来选拔人才。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求学于鬼谷子,鬼谷子看见孙膑脸上泛有凶气,便对他说,日后行事宜小心,否则有性命之忧。后来,孙膑果然因过分信任同门师兄庞涓而几乎送命。结合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学家苟子“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的感慨看,春秋战国时期,面相学已经得到进一步发展。

 

到两汉时期,人们更加热衷于面相学。上至天子重臣,下至黎民百姓,莫不信从,甚至出现专门论述这一问题的著作,如许负的《五官杂论》、《德器歌》。与两汉时期相比,唐宋时期看相的习俗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更多关注自己的命运,希望通过面相预知科举和仕途。

 

到了宋代,中国面相学发展到鼎盛时期。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风俗长卷《清明上河图》申,即有看相批命的相师这一职业形象,可见面相学在宋代是怎样的昌盛。明清是面相学著作整理汇编的重要时期。一些有远见的人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对面相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最经典的内容记载下来。永乐年间,明成祖命令解缙等人编辑《永乐大典》,自明以前的各类图书都得以汇总,面相类亦不例外。

 

到了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收集了康熙以前所有出现过的重要、正统的面相学典籍,并将这部分内容取名为《神相全编》。这本书是中国传统面相学精华的荟萃,代表了当时中国面相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基本上包罗了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重要著作,面相书籍又得到一次系统的整理。

 

面相学的理论体系是构建在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之上,取法自然又以人们的经验充实其中的一种思维方法。面相学的诸多结论,正是几千年来大量相师在对各种人体面部特征与人生运势走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判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也正因如此,尽管面相学的理论体系是构建在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之上,但结论却是在大量的统计数据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所以其适用性有着可靠的基础;另外,面相学中的许多结论,即使以现代科学的观点衡量,其本身也可以在人体生理学、遗传学等现代科学中找到立论依据。

 

古人认为万事万物均由五行“金、木、水、火、土”这几个基本元素构成,万事万物如此,人事亦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面相学说是古典哲学系统中阴阳五行学说的一个部分。人秉五行而生,而五行是相生相克、运动及变化的,阴阳五行运动变化,人事亦是随时空转换而变化着。依据这个理论,所以古人认为可以从面部特征透出的信息推测出一个人的命运和变化发展趋势。


传统面相学流派众多,如以地域划分,则有徽、粤、川、陕、鲁等之分,各地相法不一,大体宗尚《麻衣神相》和《柳庄相法》,所谓别派秘传则大体是在一些具体细节上有所深入而已。公认的相学名著除了宋代《麻衣神相》和明代袁柳庄父子《柳庄相法》外,还有《水镜神相》、《铁关刀》、《金较剪》、《燕山相法》、《相理衡真》、《大清相法》等,其中,清代《相理衡真》堪称古代相法的集大成之作。而民间相学书籍,大多脱胎于此,在此不一一列举。


历代相学名家中,有史可查者甚多。其中提出了完整的相学理论的,以汉代许负为最早。许负本为一妇人,以善于相人而被汉高祖封为雌亭候。据说,许负著有《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等著作,直至现在,很多相书中还提到《许负相耳法》(可能是后世托名著作)。《三国志》记载了很多相学家,如管珞、朱建平、柳无景等。 到了隋唐,相学的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隋书》记载有韦鼎、来和等名家;唐代袁天纲、龙复本、夏荣、丁重、刘思礼、袁客师等,在正史和野史中更是享有崇高的名声。

宋代相学也相当发达,影响较大的相学家有陈抟、麻衣道者、僧妙应、妙方等,宋代文人苏东坡、黄庭坚等也好相学。明代的相学名家很多,并且出现大量的相书。相学家主要有刘伯温、僧如兰、张田、袁珙、袁忠彻父子。其中以袁家父子最为著名。相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永乐百问》,就是来自于明成祖与袁家父子的对问。袁珙有《柳庄相法》收入《永乐大典》,袁忠彻还有《人相大成》。后来流传很广的《柳庄相法》便与袁家父子有关。中国传统相学发展到明代的集大成之作《神相全篇》虽托名陈抟秘传,但注明为袁忠彻订正。清代在相法和相学著作的整理上有了很大发展。相学著作方面,《铁关刀》、《金较剪》最为简明扼要,《水镜集》、《相理衡真》则较为精到全面,是继《神相全篇》之后的集大成者。 民国时期则在相学的传布方面有了一定进展,这时期出现了很多比较通俗易懂的相书,其中以《平园相法》和《公笃相法》最为著名。


除中国之外,印度、埃及等东方古国和西方国家都有自己的相学理论;例如曾经对犯罪学理论有过重大影响的西方颅相学,就与中国的骨相学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一理论认为,人的种种“心能”分别对应于头盖骨上的某个区域,一种心理机能的过度发展是脑内相应区域增大的结果。人的各种精神特质都在大脑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并可在颅骨外形上反映出来。当然,西方相学以统计学和遗传学为基础,其在理论体系上与中国传统相学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相关阅读

最近发布